熱烈推薦 社評:汶川大地震中閃爍的中國希望
日期:2008-06-17 10:00作者:佚名文章來源:本站原創(chuàng)點擊數(shù):2488次
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(評論員 丘巒)汶川大地震之后,中國掀起了與自然災害抗衡的新浪潮,人與社會、人與思想,都發(fā)生了巨變。我們看到了災害帶來的沉重,我們也看到了災害帶來的希望。
在關(guān)于汶川大地震的圖片與文字的報道中,最令我陷入深思的是什么?一是一個遇難學生的手緊緊握住筆的鏡頭,一是英國《每日電訊報》刊載的一段話。
看一看圖片吧,這是一只怎樣的手啊?這是遇難學生的手,皮膚已經(jīng)浮腫,肌肉開始腐爛,但是,這只手緊緊地握著,變成一只凝固的有力的拳頭,拳頭緊緊握著的,是一支筆??梢韵胂螅?shù)卣鹜蝗话l(fā)生的時刻,這一個孩子、這一個學生,第一反應就是,筆不能丟了,我還要學習!于是,他與筆在一起,成了永恒! 最初看到這一張圖片的時候,我淚流滿面,無盡的心酸。在這一次的大地震中,學校與學生無疑是重災區(qū),很多學生,就在課室與書本中,隨風而逝,令人惋惜不已,長嘆不已。但是,我發(fā)現(xiàn),地震災區(qū)屬于大山,屬于偏僻貧困地區(qū),但是,那里的孩子,那里的學生,無不努力學習,無不沐浴在知識與文化的光芒之中。一代新的山區(qū)中國孩子的面貌,隨著各種報道漸漸地揭開。他們是勤奮學習的一代,他們是熱愛知識的一代,他們是懷抱理想的一代。
外國媒體中關(guān)于汶川大地震的報道很多,也很感人。但是,英國《每日電訊報》刊載作者 Richard Spencer的文章中有一段話,卻使得我過目不忘,這是何等深刻的一段話呀!
Richard Spencer這樣寫道:即便最堅定的反華者都承認,中國近幾十年取得了成功,其原因不僅僅在于走上了一條市場經(jīng)濟的道路。對于一個仍有不少地方極度貧困的國家來說,中國的識字率令人刮目相看。在映秀鎮(zhèn)一所倒塌的中學,我看到一本被丟棄的筆記本,上面是一個個寫得工工整整的字,它會讓大多數(shù)英國學生都自嘆不如。而這還只是中國貧困山區(qū)的一個小鎮(zhèn)。
Richard Spencer顯然是一位深入災區(qū)的記者。他的細微觀察,是最貼近中國的現(xiàn)實面貌的。從一本被丟棄的筆記本上一個個寫得工工整整的字,他看到了中國發(fā)展的原因所在,動力所在。這是了不起的。
其實,我們看到很多很多,大地震中孩子們的故事,永遠感動我們。三歲童向救出自己的軍人敬禮,這是感恩的一代。小學生唱“兩只老虎”,鼓舞自己與死亡抗爭的意志,這是勇敢的一代。“我是班長”,因此他把生存機會讓給了別人,這是承擔的一代?!笆裁磿r候考試?”地震才發(fā)生不久,有學生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,這是永不言棄的一代。
法新社的記者在災區(qū)采訪時,感到驚奇,報道說:中國大地震震塌楊乾坤(音)所在學校后才一個多星期,這個10歲小男孩就已經(jīng)回到學校學習數(shù)學、英語和音樂了?,F(xiàn)在,他的教室是一頂來自意大利的救災帳篷,但這并不影響他的學習熱情。他說:“我真的想學習。我最想學習的課程是科學,我希望成為一名科學家?!?
任何重大自然災害,不可能毀掉一代人的信心與希望。
我深信,中國的發(fā)展速度50年之內(nèi)不會減緩,100年之內(nèi)中國必然是數(shù)一數(shù)二的世界強國。中國的強大,不是武器有多么尖銳,資金有多么雄厚,人口有多么龐大。中國的強大,在文化、在人心、在精神。
中國的孩子、中國的學生,是全世界最充滿著洋溢熱情的,是最熱愛文化學習的,是最崇拜人類知識的,是對未來最抱持和平繁榮理想的一代人。這一代中國人,沒有歷史災難的悲情,也沒有變異政治的包袱,更沒有種族沖突的沮喪。這是中國歷史上,心態(tài)最為健康的一代人,他們以及他們的下一代,一定是世界和平的使者,中國的希望。
新加坡《海峽時報》載文說,在中國,獨生子女一向被他們的父母溺愛,在前所未有的經(jīng)濟繁榮中長大,這些十幾、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引發(fā)了諸多討論以及一連串褒貶不一的評價。但這次他們對地震災難的反應令人耳目一新。
中國30多年來社會的高速發(fā)展,動力究竟何在?一直視西方在探索的迷惑。在西方的威脅論者中,他們始終看不到中國人民的最深層次的內(nèi)涵。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,其實透發(fā)在中國人的精神上。崇尚知識,努力學習,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永不厭倦的人類歷史實踐。
汶川大地震奪走了許多孩子的性命,但是,留下了他們的崇尚知識、努力學習的精神,中國永遠有希望! |